在我抗日根據地的兵工廠,生產武器裝備所使用的火藥、炸藥等都是易燃、易爆物品,有的還具有毒性或腐蝕性,一個環節不慎,往往會發生嚴重惡性事故。各兵工廠在生產與工作過程中,雖然采取了若干安全措施,但由于當時環境惡劣、生產條件差、技術落后以及其它種種原因,不幸事故仍時有發生。
◎圖片來自網絡
1943年9月30日晚上,膠東第二兵工廠彈藥部制藥班為突擊手榴彈生產,加班碾藥。6點過后不久,忽然一聲巨響,制藥房屋頂從河北岸“飛”到南岸,門窗往外噴火,濃煙滾滾冒出,制藥房發生了劇烈爆炸。工人陳秀芝傷勢過重搶救無效犧牲,班長劉玉禮受傷,工人周國愛從昏迷中醒過來,強忍著燒傷的劇痛,艱難地說出了事故的原委:“這場事故是我們看文化學習考試卷引起的??一陣風把答卷吹向油燈點著,(答卷)飄落在炸藥上點燃了炸藥,我是黨員,沒有盡到責任,貽誤了戰機,請求黨組織給我處分,請同志們多出一把力,替我完成任務??”
在場的同志無不泣不成聲。醫生為她打搶救針,她堅持不打。她聲音微弱、斷斷續續吃力地說:“我聽說身體三分之一燒傷難活命??我全身都燒遍了,搶救也無用,眼下藥針很缺??留下搶救別人用吧??我已經給黨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損失,不要浪費藥了??”
盡管醫院使用了很多搶救辦法,周國愛終因傷勢過重,醫治無效去世,這位年僅21歲的共產黨員永遠離開了我們。黨支部根據其一貫表現,追認她為“模范共產黨員”和“趙占魁式工人”
◎圖片來自網絡